图书馆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图书资源建设是立身之本。除广泛搜集当代图书资源外,保护、传承与活化古籍捕鱼达人官网金沙,也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
国图有古籍特藏297.22万册件,其中甲骨35651件、敦煌遗书16579号、赵城金藏4813件、《永乐大典》224册、文津阁《四库全书》36304册、西域文书819号、样式雷图档10505种15339册。近年形成的专藏还有金石拓片、舆图文献、老照片、手稿书札、契约文书、旧方志、线装家谱等。”熊远明细数国家图书馆的家底。
作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图书馆还带动全国100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按照《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等国家标准要求,不断改善库房条件,配备古籍保护专门设施设备,使超过2000万册件古籍得到妥善保护。
与国家图书馆典籍保护与传承相映生辉的,是各地图书馆对富有特色的地域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传播利用。
如果从1913年鲁迅倡导建立京师图书分馆、京师通俗图书馆等场馆算起,首都图书馆已有109年历史。在长逾百年的办馆历程中,首都图书馆积累了大量北京地方文献图书、金石舆图、民国老报纸、历史照片等资源。
为了让读者亲近传统典籍、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在馆藏纸质资源基础上,建成了‘北京记忆’公共文化服务性网站和‘首都图书馆馆藏古籍珍善本图像数据库’。”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丁小蕾告诉记者。
让丁小蕾印象深刻的是,对传统典籍的数字化展示,打破了纸质资源借阅受时空限制的壁垒,将老北京文化传播到了海外。一位旅居美国的读者,回国时专门给首都图书馆打来电话,说在浏览“北京记忆”的网站时,发现了一批来自《京师环城铁路工程摄影》图集的珍贵老照片——那本1917年出版的图册当年只印了8套,“太稀有了,没想到能在大洋彼岸看到这么稀有的文献”。
历史悠久的南京图书馆,也极为重视典籍资源的数字化。“南京图书馆藏清人文集全文影像数据库”“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全文影像数据库”,都是该馆近年来盘活自身资源,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