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严肃处理涉事教师,反映出各地各校深入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旗帜鲜明查处师德失范问题的坚决态度,同时,反映出当前仍有极个别教师理想信念缺失、育人意识淡漠、法纪观念淡薄,对学生造成伤害,影响教师队伍整体形象。
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教育部已在今年7月启动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整治活动。整治要求,结合教育部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和各地各校查处的相关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组织教师剖析原因、对照查摆,引导教师以案明纪、警钟长鸣。
对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同家长搞利益交换”等行为,教育部此前明确表示,采取“零容忍”态度。
对于此次曝光的8起案例,教育部强调,要保持对师德失范行为的高压态势,坚决惩处师德失范行为,逐步建立“黑名单”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将师德失范行为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教师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
今天公开曝光的这8起案例分别是:
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潮宗街小学教师欧阳某某有偿补课问题。2018年起,欧阳某某为其亲属开设的校外培训机构介绍生源,并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组织的有偿补课。欧阳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十项规定。根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等相关规定,对欧阳某某作出辞退处理,并在全区教育系统进行通报;对学校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二、福建省福州市华伦中学多名教师参加学生家长付费的宴请及违规收受礼品问题。2021年7月,该校陈某等9名教师参加初三毕业班学生聚餐,并收受了价值人均400多元的礼品,费用均由学生家长分摊,事后退还了礼品和餐费。该9名教师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九项规定。根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等相关规定,取消该9名教师当年评奖评优资格,降低年度绩效考核等次,对其中1名党员教师给予诫勉谈话,对其他8名教师给予批评教育;对分管校领导和年级负责人作出停职处理。